- 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 书面形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应当认定为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的 “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比如,甲给乙发送催款函,明确要求乙偿还欠款,该催款函到达乙手中,此时诉讼时效中断。
- 口头形式: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当面提出履行债务的要求,也能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例如,丙当面向丁提出偿还借款的请求,丁知晓该请求后,诉讼时效中断。
- 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 明确承认债务:义务人明确表示愿意履行债务,如出具还款计划、承诺书等。例如,戊向己出具书面还款计划,承诺在三个月内还清欠款,这一行为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 部分履行行为:义务人虽然没有全部履行债务,但进行了部分偿还行为,也视为同意履行义务,从而中断诉讼时效。像庚偿还了辛一部分欠款,这种部分履行行为可使诉讼时效中断。
- 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 提起诉讼:当权利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案件时,诉讼时效即中断。例如,A 向法院起诉 B 要求偿还货款,法院受理该案件后,诉讼时效中断。即便后续撤诉,在起诉时也已经发生了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 申请仲裁:权利人依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机构受理后同样会引起诉讼时效中断。比如 C 和 D 签订了仲裁协议,C 因 D 未履行合同义务申请仲裁,仲裁机构受理后,诉讼时效中断。
- 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 申请支付令:债权人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经审查符合条件发出支付令后,产生与起诉同等的诉讼时效中断效力。例如,E 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 F 偿还欠款,法院发出支付令后,诉讼时效中断。
- 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或在债务人破产程序中申报债权,也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中断制度旨在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给予权利人更多主张权利的机会。了解这些中断情形,有助于当事人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把握诉讼时效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