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苏州律师吕婷网站!

欠款债务超诉讼时效?这些应对方法要知道

  1. 了解诉讼时效制度
    1.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例如,甲在 2020 年 1 月 1 日借给乙 1 万元,约定 1 年后还款,到 2023 年 1 月 1 日还未还款,从这天起若甲一直未主张权利,到 2023 年 1 月 1 日后就可能超过诉讼时效。
    2. 目的意义:诉讼时效制度的设立旨在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如果权利人长期不行使权利,法律不再给予其强制保护。
  2. 债务超过诉讼时效的影响
    1. 丧失胜诉权:一旦债务超过诉讼时效,债权人向法院起诉,若债务人以诉讼时效进行抗辩,法院经审查属实后,将驳回债权人的诉讼请求。也就是说,债权人可能无法通过法院强制要求债务人还款。比如,丙在债务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丁还款,丁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最终判决丙败诉。
    2. 实体权利不消灭:虽然超过诉讼时效债权人丧失胜诉权,但债权人的实体权利即债权本身并没有消灭。债务人自愿履行的,债权人仍有权接受,且事后债务人不能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要求返还。
  3. 超过诉讼时效后的应对策略
    1. 与债务人协商:尝试与债务人友好沟通,重新达成还款协议。根据法律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的还款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该协议受法律保护。例如,戊与己的债务已过诉讼时效,戊与己协商后,己同意分阶段还款并签订了新协议,这个新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2. 获取债务人同意履行的证据:让债务人做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比如书面承诺、口头承认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可以通过短信、微信聊天记录等方式固定证据。
欠款债务超过诉讼时效并不意味着债权人就完全失去了权利。债权人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在债务产生后,债权人要及时关注诉讼时效问题,避免因疏忽导致权益受损。
上一篇:借条的效力究竟如何判定?一文带你了解
下一篇:必知!诉讼时效中断的常见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