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苏州律师吕婷网站!

借条的效力究竟如何判定?一文带你了解

  1. 借条有效成立的因素
    1. 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这其中意思表示真实至关重要。比如,张三和李四是朋友,李四因做生意急需资金向张三借款,张三基于对朋友的信任同意出借,并写好借条,双方自愿签字确认,这就是真实意思表示下产生的借条,这样的借条在满足其他条件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2. 具备法定内容:一份有效的借条应当写明双方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借款金额、用途、利息计算、借款日期、还款时间等。例如王五借给赵六 5 万元,借条上清楚写明了借款金额 5 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利息约定为年息 10% 等关键信息,这些明确的内容让借条所涉及的权利义务关系清晰,也为其效力提供了支撑。
  2. 影响借条效力的瑕疵因素
    1. 形式不规范:虽然法律没有规定借条必须采用特定格式,但如果借条内容表述不清、字迹模糊等,可能会引发争议。例如,孙七给周八写借条,将 “借到” 写成 “接到”,很容易让双方对这笔钱到底是借款还是赠与产生分歧,从而影响借条效力。
    2. 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如果一方是在被欺诈、胁迫的情况下出具借条,并非其真实意愿,那么这样的借条效力存在问题。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比如,甲威胁乙,若不写借条承认借了自己 1 万元,就要伤害乙的家人,乙无奈写下借条,这种借条就是可撤销的,其效力在被撤销前处于待定状态。
  3. 特殊情形下借条效力的考量
    1. 未成年人出具的借条:根据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如果未成年人出具借条,超出其认知和行为能力范围,且没有得到法定代理人追认,借条效力可能不被认可。比如 13 岁的小明向同学借了 5000 元并写了借条,这种情况下,该借条效力就需要看小明父母是否追认。
    2. 用于非法目的的借条:若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如赌博、走私等,借条可能不受法律保护。例如,丙为丁参与赌博提供借款并写了借条,由于借款用途非法,这种借条即便形式完备,也不具有法律效力。
借条效力的判定涉及多个方面,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到借条内容规范,再到特殊情形下的考量等。大家在书写借条或者涉及借款行为时,一定要谨慎规范,确保借条具备法律效力,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上一篇:证人证言在债务纠纷中的作用大吗?
下一篇:欠款债务超诉讼时效?这些应对方法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