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判决后一方不履约怎么办
离婚判决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当一方不履行离婚判决所确定的义务时,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将受到侵害。以下从不同方面探讨应对之策。
- 了解执行程序
- 申请执行的期限: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例如,离婚判决要求一方在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支付另一方房屋补偿款,若该方未履行,另一方应在判决生效后二年内申请强制执行。
- 申请执行的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所以,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执行申请。
- 申请强制执行
- 提交申请材料:申请人需要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生效的法律文书副本、申请人的身份证明等材料。强制执行申请书中应写明申请执行的事项和理由,以及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例如,在申请执行离婚判决中关于财产分割的内容时,要详细说明被执行人未按照判决支付财产补偿款的事实。
- 法院执行措施:法院受理申请后,会采取多种执行措施。常见的有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比如,若被执行人有银行存款,法院可直接划拨其账户内相应金额给申请人。
- 追究法律责任
- 罚款、拘留:如果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或者以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执行,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例如,被执行人故意转移财产,逃避执行,法院可对其进行罚款或拘留。
-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情节严重的,被执行人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刑法》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比如,被执行人有能力支付房屋补偿款,但长期拒不支付,导致申请人生活困难,可能构成此罪。
- 寻求法律援助与监督
- 法律援助:如果申请人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处理执行事宜,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会为其指派律师,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
- 监督执行进展:申请人有权监督法院的执行进展情况,了解执行措施的实施效果。同时,也可以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协助法院加快执行进程。
总之,离婚判决后一方不履约,另一方应积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通过了解执行程序、申请强制执行、追究法律责任等方式,确保离婚判决得以有效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