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与再审的区别
上诉与再审都是我国司法程序中当事人寻求救济、纠正裁判错误的重要途径,但它们之间存在诸多区别,具体如下:
适用主体及启动条件
- 上诉:
- 适用主体:仅限于一审案件中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以及被判决承担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等。这些当事人必须是对一审法院作出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才有权提起上诉。
- 启动条件:一般只要当事人在法定的上诉期限内(民事、行政诉讼中,对判决不服的上诉期限为判决书送达之日起 15 日,对裁定不服的上诉期限为裁定书送达之日起 10 日;刑事诉讼中,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为 10 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为 5 日)提交上诉状,并按照规定缴纳上诉费用等,符合相应诉讼程序要求,上诉就能启动,上诉审法院就应当受理并进行审理。
- 再审:
- 适用主体:范围相对更广,不仅包括原审案件的当事人,还可以由人民法院自行启动再审程序(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以及人民检察院通过抗诉启动再审程序(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法定抗诉情形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 启动条件:要求更为严格,必须有法定的再审事由才能启动,比如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实体方面存在错误的情形。当事人申请再审的,需要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一定期限内(通常为六个月)提出再审申请,且要符合相应再审申请的形式和实质要求,经过法院审查符合再审条件的,才会启动再审程序。
审理对象及目的
- 上诉:
- 审理对象:是针对一审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审查,主要查看一审裁判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以及程序方面是否存在错误,例如一审法院是否对证据采信不当、对法律条文理解有误或者违反了法定的诉讼程序等情况。
- 目的:旨在通过上级法院对一审裁判的再次审理,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确保司法裁判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使一审裁判能够在正确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的基础上生效。
- 再审:
- 审理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等,对这些已经确定的裁判结果进行重新审查,判断其是否确实存在错误,是否需要通过再审程序予以纠正。
- 目的:主要是为了纠正已经生效但确有错误的裁判,维护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公正性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一种特殊的司法纠错机制,是对生效裁判的事后监督和补救措施。
审理法院及程序特点
- 上诉:
- 审理法院:一般是一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进行审理,例如基层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上诉后,由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二审审理;中级人民法院一审的案件,上诉后则由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等。
- 程序特点:通常按照二审程序进行审理,二审法院会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虽然以当事人的上诉请求为主,但如果发现一审裁判存在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等情形时,也会进行全面审查),并且原则上需要开庭审理,经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最终作出二审裁判,二审裁判往往是终审裁判(除了符合法定再审等特殊情形外),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 再审:
- 审理法院:再审案件的审理法院较为多样,可以是原审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由上级人民法院提审或者指令其他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等,具体取决于再审启动的主体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等因素。
- 程序特点:再审案件适用的程序要根据原审生效裁判的情况以及再审法院的决定等来确定,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再审程序的启动相对复杂,审理过程中也更注重对原裁判错误之处的审查和纠正。
法律效力及影响
- 上诉:
- 法律效力:一审判决、裁定在当事人上诉期间是未生效的,上诉审法院的二审裁判作出后,二审裁判(除依法可再审等特殊情形外)即为终审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遵照执行。
- 影响:上诉是正常诉讼程序中的一个环节,是当事人基于对一审裁判不服行使的法定救济权利,对于维护当事人权益以及保障司法公正有着积极且常规的作用,不会影响一审裁判正常的生效流程(除上诉后二审法院依法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等特殊情况外)。
- 再审:
- 法律效力:再审案件在再审裁判作出之前,原生效裁判在一般情况下仍然有效,不过在特定情形下(如裁定中止原裁判执行等)原生效裁判的执行可能会受到影响。再审裁判作出后,新的裁判取代原生效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需按照再审裁判结果执行。
- 影响:再审是一种对生效裁判的纠错机制,其启动意味着司法系统对已经确定的裁判结果进行重新审视,一旦再审启动并作出改变原裁判的结果,往往会对当事人的权益以及司法的公信力等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再审程序的启动和进行都较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