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苏州律师吕婷网站!

巧用被迫离职,让公司承担应尽责任》


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当公司存在某些不当行为时,劳动者通过被迫离职的方式,让公司 “买单”,有其合理的法律依据和复杂的现实考量。
  1. 公司存在法定过错情形
    • 未依法缴纳社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若公司未履行此义务,劳动者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以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例如,小赵在某公司工作多年,公司一直未为其缴纳社保,小赵以此提出被迫离职,通过劳动仲裁,成功让公司支付了相应的经济补偿,为自己的权益讨回公道。
    • 拖欠劳动报酬:《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像小钱所在公司,连续数月拖欠工资,小钱在与公司沟通无果后,提出被迫离职,并依法要求公司支付拖欠工资以及相应的经济补偿,让公司为其拖欠工资的行为 “买单”。
  2. 收集证据与程序合法因素
    • 证据收集关键:劳动者要想让公司 “买单”,必须收集充分的证据证明公司存在过错行为。比如,考勤记录能证明加班事实,工资条、银行流水可证明薪资发放情况,社保缴纳记录能反映公司是否依法缴纳社保等。在小孙被迫离职一案中,小孙平时就注意收集公司不合理加班且未支付加班费的相关证据,如加班申请单、工作聊天记录等,在提出被迫离职后,凭借这些证据通过法律途径让公司支付了加班费和经济补偿。
    • 程序合法要求:劳动者需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被迫离职。一般要以书面形式向公司提出,并明确说明离职原因是公司的过错行为。例如,小李以公司未及时足额支付工资为由提出被迫离职,他通过邮政快递向公司发送了辞职信,在辞职信中清晰阐述了离职原因及法律依据,确保程序合法合规,为后续维权奠定基础。
  3. 法律救济途径与效果
    • 劳动仲裁与诉讼:当劳动者提出被迫离职并与公司就补偿等问题产生争议时,劳动仲裁是常见的解决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仲裁。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例如,小周通过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因未依法缴纳社保而被迫离职的经济补偿,仲裁委支持了小周的请求,若公司不服提起诉讼,法院也会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公正判决。
    • 维权效果保障:通过合法的法律救济途径,劳动者的权益能得到有效保障,让公司为其不当行为付出代价。这不仅维护了劳动者的个人利益,也对规范公司的用工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之,劳动者在公司存在法定过错情形下,通过合法收集证据、遵循法定程序,利用劳动仲裁、诉讼等法律救济途径,能够实现让公司为其不当行为 “买单”。对于劳动者来说,要了解自身权益和维权途径;对于公司而言,应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范用工管理,避免因自身过错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哪些情况下可以提被迫离职
下一篇:劳动纠纷中经济补偿和赔偿金可以同时主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