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苏州律师吕婷网站!

财产分割完成后发现对方转移财产怎么办

在婚姻关系结束时,财产分割本应是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公平划分。然而,现实中有时会出现财产分割完成后,一方发现对方曾有转移财产行为的情况。这无疑给受损方带来了新的困扰,下面我们从不同方面来分析应对之策。
  1. 法律规定保障因素
    1. 法律条款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这为发现对方转移财产的一方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例如在某离婚案件中,财产分割后一方发现另一方在离婚前私自将夫妻共同存款转移至他人账户,依据此条款,受损方有权向法院起诉要求重新分割财产。
    2. 诉讼时效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日起计算。这就要求受损方在发现对方转移财产行为后,要及时行使权利,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2. 证据收集要点因素
    1. 银行账户信息:要收集对方银行账户的流水明细,查看是否有异常的资金转出。比如在财产分割前一段时间内,对方突然有大额资金转给陌生账户,这很可能是转移财产的行为。可以通过申请法院调查令等方式获取相关银行流水。
    2. 房产、车辆交易记录:对于房产、车辆等大额财产,要调查是否有在离婚前低价转让或过户给他人的情况。例如查询房产交易中心的过户记录,若发现对方在离婚前夕将夫妻共有的房产过户给其亲属,这明显存在转移财产的嫌疑。
  3. 法律程序启动因素
    1. 起诉流程:发现对方转移财产后,受损方应尽快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在起诉状中要详细说明发现对方转移财产的情况,并附上收集到的证据。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理。
    2. 财产保全措施:为防止对方进一步转移财产,受损方可以在起诉的同时申请财产保全。法院会根据申请对相关财产采取查封、冻结等措施,确保财产不会流失。比如对对方名下可能涉及转移财产的银行账户进行冻结,保障最终判决能够得以执行。

总之,财产分割完成后发现对方转移财产,受损方不要惊慌,要及时依据法律规定,收集有力证据,通过合法的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会对这种不诚信的转移财产行为进行制裁,保障公平公正的财产分配。
上一篇:股票、基金等投资性财产在离婚时的分割解析
下一篇:财产分割完成后还能反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