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苏州律师吕婷网站!

抢劫案被害人在警局做笔录后遭匿名恐吓,法律将如何保护证人人身安全?加害者或被逮捕判刑。

抢劫案被害人在警局做笔录后遭匿名恐吓,法律将如何保护证人人身安全?加害者或被逮捕判刑。

大家好,我是苏州吕婷律师,江苏臻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从事法律工作十多年,处理过不少涉及证人保护的刑事案件。最近有当事人咨询,说自己作为抢劫案的被害人,在警局做完笔录后,竟然收到了匿名的恐吓信息,对方威胁说如果敢“多管闲事”,就让他“好看”。这种情况让他非常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法律能不能保护他的人身安全。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办案经验,来给大家详细讲讲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证人(包括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作证,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同时,法律也明确规定了对证人的保护措施,任何人都不得对证人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二)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三)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四)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五)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虽然这位当事人涉及的是抢劫案,不属于上述列举的几类特殊案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得不到保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普通刑事案件中的证人,如果其人身安全确实受到威胁,公检法机关也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那么,当证人收到恐吓信息后,应该怎么做呢?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立即向办案机关(也就是之前做笔录的警局)报告。要把恐吓信息的内容、来源(比如是短信、微信、电话还是其他方式)等详细情况告诉办案人员,并提供相关的证据,比如短信截图、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办案机关在接到报告后,会对情况进行核实。如果确认存在恐吓行为,就会启动相应的保护程序。我之前办理过一个盗窃案,被害人在指认犯罪嫌疑人后,收到了嫌疑人朋友的威胁电话,被害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马上安排了警力对被害人的住所进行了巡逻,并对嫌疑人的朋友进行了训诫,有效制止了可能发生的报复行为。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加害者(也就是实施恐吓行为的人)会面临什么样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八条之一规定,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恐吓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那么加害者就会被依法逮捕并追究刑事责任。即使恐吓行为还不构成犯罪,也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在我处理的一个案件中,一名证人因为作证,被对方家属多次发送恐吓短信,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认为其行为已经构成了寻衅滋事,对其处以了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不知道恐吓者是谁,怎么办呢?别担心,办案机关有能力进行调查。公安机关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恐吓信息的来源进行追踪,比如通过手机号码、IP地址等查找发送者的身份信息。一旦锁定了嫌疑人,就会采取相应的侦查措施,包括传唤、讯问等。如果证据确实、充分,就会将其移送审查起诉,最终由法院进行判决。所以,被害人千万不要因为不知道对方是谁就选择忍气吞声,这样只会让加害者更加嚣张。

另外,证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防范。比如,不要轻易向无关人员透露自己的行踪和个人信息;收到恐吓信息后,不要回复,以免打草惊蛇,同时要注意保存好证据;尽量避免单独出行,尤其是在夜间或者偏僻的地方。如果感到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临时的保护措施,比如由警方护送上下班、上下学等。

作为一名苏州的律师,我要提醒大家,法律是保护每一个公民合法权益的坚强后盾。当我们作为证人需要作证时,不要因为害怕报复而退缩,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和社会的正义。同时,如果遇到了威胁、恐吓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相信司法机关会依法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如果大家在这方面还有其他的问题,欢迎随时联系我,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苏州吕婷律师#证人保护#刑事诉讼#恐吓威胁#人身安全保护#苏州刑事律师
上一篇:市民被误认嫌犯遭逮捕拘留五日,真相查明后,他能否要求国家赔偿精神损失?警方行为涉嫌违法。
下一篇:未成年人超市抢劫五千元商品,初犯罪犯坦白求轻判能否获免刑期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