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漏水毁婚房,苏州新婚夫妻靠调解获赔8万
我是苏州吕婷律师,在江苏臻万律师事务所执业十余年,处理过形形色色的民事纠纷案件。今天分享的这个案例,极具代表性,它涉及邻里关系、财产损害以及如何高效维权,希望能给遇到类似困扰的朋友一些启发。
去年深秋,一对刚结婚三个月的小夫妻,带着满脸愁容和一大摞照片、视频资料来到我的办公室。他们告诉我,他们精心布置、充满爱意的婚房,被楼上住户漏下来的水彻底毁了。小两口拿出手机给我看当时的场景:崭新的实木地板大面积起拱变形,墙面多处起皮、发霉,定制的衣柜门板开裂,部分吊顶也出现了水渍和脱落。更糟糕的是,新房特有的温馨气息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潮湿发霉的味道。这对新婚燕尔的年轻人,本该享受甜蜜生活,却不得不挤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婚房成了无法居住的“伤心地”。
据他们描述,发现漏水是在一个周末的清晨。前一天晚上还好好的,第二天醒来,主卧和客厅的地板上已经积了薄薄一层水。他们立刻上楼敲门,但邻居家没人。情急之下,他们拨打了物业电话,物业人员到场后,初步判断是楼上住户的卫生间或厨房水管出了问题。直到当天傍晚,楼上的邻居李先生才回来。面对质问,李先生显得很惊讶,坚称自己家没有任何地方漏水。虽然李先生后来承认可能是他家的问题,但态度并不积极,对赔偿更是避而不谈。小两口尝试了多次沟通,甚至物业和社区也出面协调过,但李先生要么推诿责任,要么只愿意象征性地赔偿几千元,这与小两口修复房屋所需的数万元费用相去甚远。无奈之下,他们决定寻求法律帮助。
听完他们的陈述,看完现场照片和视频证据,我意识到,这起案件的核心在于两点:一是确定侵权责任主体及责任大小;二是如何高效、低成本地帮他们挽回损失。虽然诉讼是维权的途径之一,但考虑到诉讼周期较长、成本较高,且可能进一步激化邻里矛盾,我建议他们可以先尝试通过律师介入调解的方式来解决。毕竟,修复房屋、恢复正常生活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
在接受了他们的委托后,我首先指导他们完成了证据的补充固定。虽然他们已有部分现场照片和视频,但还不够系统完整。我们重新回到现场,在物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对房屋受损的各个部位进行了更加细致、全面的拍摄和录像,特别是重点拍摄了水渍的源头痕迹、不同区域受损程度的对比。同时,我让他们收集了购买地板、墙面材料、定制家具的原始票据和合同,并联系了当初负责装修的工程队,出具了一份关于受损部位修复所需材料费、人工费的详细评估清单。这份清单清晰地列出了恢复原状所需的各项费用,合计超过了十万元。
证据固定扎实后,我正式向楼上的李先生发出了《律师函》。在律师函中,我清晰地阐述了基本事实(基于物业记录和现场证据),引用了《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明确指出: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等行为,对相邻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同时,我附上了部分关键证据照片和初步的损失评估清单,并明确提出,希望李先生能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在指定日期前与我方联系协商赔偿事宜,否则将不排除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届时李先生可能还需承担诉讼费、鉴定费等其他成本。
律师函发出后不久,李先生主动联系了我。这一次,他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他解释说,漏水确实是发生在他出差期间,家中水管的一个隐蔽接头老化破裂所致,他回来后才发现并进行了维修。之前沟通不畅,主要是对损失金额有疑虑,觉得对方“狮子大开口”。
我抓住这个机会,安排了一次面对面的调解。调解地点选在了社区居委会的调解室,营造一个相对中立的环境。调解开始时,气氛依然有些紧张。我没有急于在具体金额上讨价还价,而是先让我的当事人展示了更完整的证据链:从漏水发生时的紧急联系记录、物业的登记备案,到受损的客观现状记录、原始购买凭证,再到第三方(装修队)出具的修复方案和报价单。每一项损失都有据可查,每一项报价都力求合理(我们甚至主动剔除了可能存在的少量折旧因素)。
在事实和证据面前,李先生无法再否认其责任。但他对接近十万元的赔偿总额仍表示难以接受,认为价格偏高。我适时地提出了几个关键点:第一,修复不仅仅是材料的更换,还包括拆除旧损部分、垃圾清运、恢复施工以及可能产生的对其他未损部位的防护成本,这些都是必要支出;第二,房屋是新装修的婚房,材料本身较新且品质较好,使用低档材料修复不仅不匹配,也会造成房屋价值的贬损;第三,也是最现实的一点,如果走诉讼程序,除了可能需要司法鉴定(费用不菲且耗时),最终法院判决的金额很可能接近甚至超过我们现在的报价,且李先生还需额外承担诉讼费、鉴定费,以及我方的律师代理费(如有约定)。
经过几轮坦诚的沟通,焦点逐渐集中在赔偿金额上。李先生提出希望控制在五万元以内。我则代表当事人指出,合理的修复成本是刚性的,并展示了详细清单。最终,双方都做了一定让步。考虑到诉讼风险和额外成本,李先生同意一次性赔偿八万元。这个金额虽然略低于完全修复的预估成本,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最重要的是能快速拿到赔偿款用于修复房屋。
调解成功后,为确保履行,我立即协助双方起草了书面的《调解协议书》。协议书中明确了漏水事件的事实、责任归属、赔偿金额(捌万元整)、支付方式(银行转账)和期限(协议签订后7日内),以及最重要的条款:赔偿款支付完毕后,双方就此事件再无其他争议。同时,协议还约定,若逾期支付,将按一定比例支付违约金。双方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签字确认。一周后,我的当事人收到了李先生支付的八万元赔偿款。
这个案子最终通过调解圆满解决,我的当事人避免了漫长的诉讼煎熬,及时拿到了赔偿款用于修复爱巢,恢复了正常生活。而李先生也因避免了诉讼可能带来的更高成本和不便。
从这个案例中,我想提醒大家几点重要的法律知识和操作经验:
1. **及时取证是关键:** 一旦发生漏水等财产损害,第一时间拍照、录像固定现场,最好能联系物业、居委会等第三方到场见证并记录。记录要全面、清晰,能反映损害的范围、程度和可能的源头。
2. **保存原始凭证:** 装修、购买家具家电的合同、发票、付款记录等务必妥善保存。它们是计算损失的重要依据。
3. **专业评估有必要:** 对于损失较大或情况复杂的情形,可以请有资质的机构或专业人士(如装修公司)进行评估,出具损失清单或修复报价单,增加主张赔偿金额的说服力。
4. **沟通不畅时,律师介入是有效途径:** 当自行协商或通过社区、物业调解无果时,及时聘请律师介入。一封专业的《律师函》往往能起到警示和促谈的作用,为后续调解或诉讼打下基础。
5. **调解是高效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 并非所有纠纷都需要“对簿公堂”。在证据充分、责任清晰的前提下,律师参与的调解可以更快速、更灵活地解决矛盾,降低双方的维权成本(时间、金钱、精力),尤其有利于维护邻里关系的相对和谐。
6. **书面协议保障履行:** 达成调解意向后,务必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履行细节,防止对方反悔。
作为深耕苏州本地法律服务的律师,我深知处理好此类邻里纠纷,既要坚持法律原则,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要讲究策略方法,寻求务实高效的解决方案。希望这个案例能让大家了解到,面对财产损害,依法维权并非难事,关键是要方法得当,证据扎实。
#苏州吕婷律师#相邻权纠纷#财产损害赔偿#漏水维权#民事调解#苏州律师#房屋损害赔偿#法律咨询
去年深秋,一对刚结婚三个月的小夫妻,带着满脸愁容和一大摞照片、视频资料来到我的办公室。他们告诉我,他们精心布置、充满爱意的婚房,被楼上住户漏下来的水彻底毁了。小两口拿出手机给我看当时的场景:崭新的实木地板大面积起拱变形,墙面多处起皮、发霉,定制的衣柜门板开裂,部分吊顶也出现了水渍和脱落。更糟糕的是,新房特有的温馨气息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潮湿发霉的味道。这对新婚燕尔的年轻人,本该享受甜蜜生活,却不得不挤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婚房成了无法居住的“伤心地”。

听完他们的陈述,看完现场照片和视频证据,我意识到,这起案件的核心在于两点:一是确定侵权责任主体及责任大小;二是如何高效、低成本地帮他们挽回损失。虽然诉讼是维权的途径之一,但考虑到诉讼周期较长、成本较高,且可能进一步激化邻里矛盾,我建议他们可以先尝试通过律师介入调解的方式来解决。毕竟,修复房屋、恢复正常生活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
在接受了他们的委托后,我首先指导他们完成了证据的补充固定。虽然他们已有部分现场照片和视频,但还不够系统完整。我们重新回到现场,在物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对房屋受损的各个部位进行了更加细致、全面的拍摄和录像,特别是重点拍摄了水渍的源头痕迹、不同区域受损程度的对比。同时,我让他们收集了购买地板、墙面材料、定制家具的原始票据和合同,并联系了当初负责装修的工程队,出具了一份关于受损部位修复所需材料费、人工费的详细评估清单。这份清单清晰地列出了恢复原状所需的各项费用,合计超过了十万元。
证据固定扎实后,我正式向楼上的李先生发出了《律师函》。在律师函中,我清晰地阐述了基本事实(基于物业记录和现场证据),引用了《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明确指出: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等行为,对相邻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同时,我附上了部分关键证据照片和初步的损失评估清单,并明确提出,希望李先生能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在指定日期前与我方联系协商赔偿事宜,否则将不排除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届时李先生可能还需承担诉讼费、鉴定费等其他成本。
律师函发出后不久,李先生主动联系了我。这一次,他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他解释说,漏水确实是发生在他出差期间,家中水管的一个隐蔽接头老化破裂所致,他回来后才发现并进行了维修。之前沟通不畅,主要是对损失金额有疑虑,觉得对方“狮子大开口”。
我抓住这个机会,安排了一次面对面的调解。调解地点选在了社区居委会的调解室,营造一个相对中立的环境。调解开始时,气氛依然有些紧张。我没有急于在具体金额上讨价还价,而是先让我的当事人展示了更完整的证据链:从漏水发生时的紧急联系记录、物业的登记备案,到受损的客观现状记录、原始购买凭证,再到第三方(装修队)出具的修复方案和报价单。每一项损失都有据可查,每一项报价都力求合理(我们甚至主动剔除了可能存在的少量折旧因素)。
在事实和证据面前,李先生无法再否认其责任。但他对接近十万元的赔偿总额仍表示难以接受,认为价格偏高。我适时地提出了几个关键点:第一,修复不仅仅是材料的更换,还包括拆除旧损部分、垃圾清运、恢复施工以及可能产生的对其他未损部位的防护成本,这些都是必要支出;第二,房屋是新装修的婚房,材料本身较新且品质较好,使用低档材料修复不仅不匹配,也会造成房屋价值的贬损;第三,也是最现实的一点,如果走诉讼程序,除了可能需要司法鉴定(费用不菲且耗时),最终法院判决的金额很可能接近甚至超过我们现在的报价,且李先生还需额外承担诉讼费、鉴定费,以及我方的律师代理费(如有约定)。
经过几轮坦诚的沟通,焦点逐渐集中在赔偿金额上。李先生提出希望控制在五万元以内。我则代表当事人指出,合理的修复成本是刚性的,并展示了详细清单。最终,双方都做了一定让步。考虑到诉讼风险和额外成本,李先生同意一次性赔偿八万元。这个金额虽然略低于完全修复的预估成本,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最重要的是能快速拿到赔偿款用于修复房屋。
调解成功后,为确保履行,我立即协助双方起草了书面的《调解协议书》。协议书中明确了漏水事件的事实、责任归属、赔偿金额(捌万元整)、支付方式(银行转账)和期限(协议签订后7日内),以及最重要的条款:赔偿款支付完毕后,双方就此事件再无其他争议。同时,协议还约定,若逾期支付,将按一定比例支付违约金。双方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签字确认。一周后,我的当事人收到了李先生支付的八万元赔偿款。
这个案子最终通过调解圆满解决,我的当事人避免了漫长的诉讼煎熬,及时拿到了赔偿款用于修复爱巢,恢复了正常生活。而李先生也因避免了诉讼可能带来的更高成本和不便。
从这个案例中,我想提醒大家几点重要的法律知识和操作经验:
1. **及时取证是关键:** 一旦发生漏水等财产损害,第一时间拍照、录像固定现场,最好能联系物业、居委会等第三方到场见证并记录。记录要全面、清晰,能反映损害的范围、程度和可能的源头。
2. **保存原始凭证:** 装修、购买家具家电的合同、发票、付款记录等务必妥善保存。它们是计算损失的重要依据。
3. **专业评估有必要:** 对于损失较大或情况复杂的情形,可以请有资质的机构或专业人士(如装修公司)进行评估,出具损失清单或修复报价单,增加主张赔偿金额的说服力。
4. **沟通不畅时,律师介入是有效途径:** 当自行协商或通过社区、物业调解无果时,及时聘请律师介入。一封专业的《律师函》往往能起到警示和促谈的作用,为后续调解或诉讼打下基础。
5. **调解是高效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 并非所有纠纷都需要“对簿公堂”。在证据充分、责任清晰的前提下,律师参与的调解可以更快速、更灵活地解决矛盾,降低双方的维权成本(时间、金钱、精力),尤其有利于维护邻里关系的相对和谐。
6. **书面协议保障履行:** 达成调解意向后,务必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履行细节,防止对方反悔。
作为深耕苏州本地法律服务的律师,我深知处理好此类邻里纠纷,既要坚持法律原则,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要讲究策略方法,寻求务实高效的解决方案。希望这个案例能让大家了解到,面对财产损害,依法维权并非难事,关键是要方法得当,证据扎实。
#苏州吕婷律师#相邻权纠纷#财产损害赔偿#漏水维权#民事调解#苏州律师#房屋损害赔偿#法律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