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劳动合同,如何认定工伤?
无劳动合同下的工伤认定路径探寻
在劳动领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并不少见。而当劳动者在此种情形下遭遇工伤,如何认定工伤成为关键问题。以下从不同角度解析无劳动合同状态下的工伤认定方法。
1. 确定劳动关系
1.1 事实劳动关系认定
即使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依然可以认定工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例如,小张在一家小工厂工作,虽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工厂按月给他发放工资,工作内容是工厂生产流程中的一环,且接受工厂的管理安排。这种情况下,小张与工厂就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1.2 证据收集
为证明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要收集相关证据。常见证据包括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 “工作证”“服务证” 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 “登记表”“报名表” 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比如小李在工地工作,没有劳动合同,他保留了工地发放的工作证、工资转账记录以及工友的证人证言,这些都可以作为证明劳动关系的有力证据。
2. 工伤认定申请流程
2.1 申请主体
在确定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后,工伤认定申请主体与有劳动合同的情况相同。用人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30 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1 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2 申请材料
除了常规的工伤认定申请表、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等材料外,由于没有劳动合同,还需要重点提交能够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例如前面提到的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等。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收到申请后,会根据提交的材料进行调查核实。
3. 劳动仲裁辅助
3.1 仲裁作用
如果用人单位否认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通过仲裁确定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仲裁机构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裁决。一旦仲裁裁决确认劳动关系成立,就为后续的工伤认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3.2 案例
小王在一家公司工作受伤,公司不承认与他有劳动关系,也不配合工伤认定。小王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提交了工作期间的微信工作群聊天记录、同事的证人证言等证据。仲裁机构经过审理,认定小王与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随后小王顺利进行了工伤认定。
总之,没有劳动合同并不意味着无法认定工伤。劳动者只要注重收集证据,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确定劳动关系,并按照工伤认定程序申请,就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遵守法律法规,积极配合工伤认定工作,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