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苏州律师吕婷网站!

同居与离婚的财产分割有哪些区别

同居与离婚的财产分割存在以下区别:

处理依据不同

 
  • 离婚:主要依据《民法典》中关于夫妻财产分割的规定,如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一般归夫妻共同所有,分割时遵循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等。
  • 同居:目前没有明确统一的法律条款专门规范同居财产分割,司法实践中通常依据《民法典》中关于共有财产的规定,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财产范围不同

 
  • 离婚:分割的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所有共同财产,包括夫妻双方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等(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
  • 同居:分割的仅为双方同居期间共同取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同居前的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且双方不存在当然的共同财产关系。

分割原则不同

 
  • 离婚:一般遵循均等分割原则,但会综合考虑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等因素。例如,在离婚时,抚养子女的一方可能会适当多分财产;如果一方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等过错行为,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在财产分割时也会对无过错方进行倾斜。。
  • 同居:一般按照双方的出资比例进行分割,如果无法确定出资比例,可能会按照等分原则处理,并适当考虑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以及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等因素。

经济帮助条件不同

 
  • 离婚:一方生活困难时,另一方应从其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如提供住房、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等。
  • 同居: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分割财产时,应适当予以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经济帮助。

财产约定的效力不同

 
  • 离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只要约定不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在离婚财产分割时就会按照约定执行。
  • 同居:同居双方关于财产的约定,其法律效力相对较弱。如果约定不明确或存在争议,法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和调整。

诉讼时效不同

 
  • 离婚:如果离婚时没有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的,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分割,没有诉讼时效的要求;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反悔的,诉讼时效是一年;再次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是两年。
  • 同居:目前法律对于同居财产分割的诉讼时效没有明确的特别规定,一般适用普通的诉讼时效,即三年。
上一篇:同居期间的哪些财产属于个人
下一篇:私生子与婚生子的抚养费标准是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