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苏州律师吕婷网站!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

  1. 主观方面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例如,犯罪人因对社会不满,故意驾车冲向人群密集的广场,其主观上是希望或者放任人员伤亡等危害公共安全结果的发生。
    • 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是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比如,司机在正常驾驶过程中,由于没有注意观察路况,不小心撞倒了突然闯入机动车道的行人,这种情况司机对事故的发生是出于过失心态。
  2. 行为方式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行为人的行为方式具有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相当的危险性。例如,在城市主干道上高速逆行且故意左右穿梭于正常行驶的车辆之间,这种行为本身就具有高度危险性,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 交通肇事罪:一般是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如酒后驾驶、超速行驶、无证驾驶等,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这些违规行为本身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具有像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那样的高度危险性,通常是因为违反交通规则这一过失行为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3. 危害后果要求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要求必须发生实际的严重危害后果,只要行为人的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可构成犯罪。例如,行为人在地铁车厢内投放疑似爆炸物(后经鉴定为假爆炸物),引起车厢内乘客恐慌,其行为已经危害了公共安全,即使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构成犯罪。
    • 交通肇事罪:必须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才构成犯罪。例如,车辆碰撞导致他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造成车辆等财产的重大损失,才能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4. 犯罪对象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犯罪对象是不特定的多数人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其行为一旦实施,危害的范围和对象是不确定的。比如,在闹市区向建筑物投掷燃烧瓶,可能危及建筑物内众多人员和周边行人的生命安全以及公共设施的安全。
    • 交通肇事罪:犯罪对象主要是在交通运输过程中特定的人或者车辆等财产,虽然交通事故也可能涉及多个车辆和人员,但通常是在交通活动的特定场景下,针对的是相对具体的交通参与者。例如,两车追尾事故主要涉及追尾车辆和被追尾车辆及其驾乘人员。
上一篇:实践中,哪些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下一篇:什么样的程度才能达到交通肇事罪